笑揽风云动——气象学家叶笃正传| 

2006年1月9日,阳光照耀着北京城。人民大会堂内喜气洋洋,温暖如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这里召开。

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与他同时获得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

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叶笃正、吴孟超颁发获奖证书和500万元的奖金,以此奖励他们在科技领域所做的贡献。

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它只授予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不超过两名。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从2000年设立起,在此之前共有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等人获得。

2006年,叶笃正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2010年5月4日,编号为27895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叶笃正星”。

叶笃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周玉冰 著

第一章 不寻常的家族| 

1、 叶氏宗祠的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它的下游北岸有一个重要城市,是安徽省老省会、中国民族工业发源地、黄梅戏之乡。这就是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的安庆。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所辖的地区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大观亭、振风塔、谯楼、黄梅阁、陈独秀旧居这些建筑是这座城市辉煌历史与厚重文化的见证。 安庆,还有一座古建筑,叫叶氏宗祠。

今天,你去安庆,在宜秀区叶祠村,有一座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徽派建筑便是叶氏宗祠。它面积近800平方米,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前殿、后殿,后殿两侧有厢房,门前两侧置抱鼓石。主体建筑的挑梁是用一根很粗大的整木做成,上面雕龙画凤,与其它纵横交错的梁柱上雕刻相映,置身其间,你能感受到房子曾经的气派与辉煌。

祠堂始建于1876年,是陕西巡抚叶伯英主建,已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还屹立在叶祠村,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风雨沧桑。祠堂有个文雅的名字,叫耕经堂,由此可见,修建它的主人对儒家文化的热爱。叶伯英曾编有《耕经堂年谱》,现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本。

解放后,叶氏宗祠曾做过小学、粮站和供销社。几年前,在城市大建设中,叶氏宗祠被列入拆迁规划之列。热爱文化的安庆人不断呼吁保留下这座城市仅存的一处古祠堂。他们深知,祠堂是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重要载体,它可以让我们记住自己根脉,有助于人们反思祖先文化变迁,引发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

随后,安庆市一位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收到一封信,是九十高龄的科学泰斗叶笃正写来的,呼吁保留叶氏宗祠。信中,他介绍了叶氏宗祠的历史和建筑风格,说保护该宗祠并非是一家一族之事。他诚恳地说道:“在我们谋求现代物质生活之时,千万不可忘掉我们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少的历史遗物,根深才能树大,要是把我们的根砍了,我们的后代就没有立身之本了。”拳拳游子之心,浓浓爱乡之情跃然信笺。

这位副市长清楚叶氏宗祠承载的文化内涵,便在保护方面做了批示。

安徽的媒体也积极呼吁,传达市民的心声:安庆之所以是历史文化名城,就是由像叶氏宗祠这样的古建筑来诠释!叶氏家族中名人辈出,对历史、对国家乃至世界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安庆的骄傲,叶氏宗祠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千万别让历史在风雨中飘落!

叶氏宗祠保存下来了。留下一个历史遗存,延续了我们的生命之脉。

叶氏宗祠的背后,则为我们留下许多故事,和许多有故事的人。点击查看详情

第二章 童年时代| 

1 叶家的1916年 1916年对于叶家来说,是特殊一年。

叶崇质放弃追随的的袁世凯在做皇帝83天,面对全国人民激愤的反对和各路大军的声讨,宣布取消帝制。叶崇质也开办了他的第一个实业——华新纱厂。

这一年的2月21日。天津城内一片严寒,街上行人都是穿着厚厚的棉衣,裹着头脸行走。路上,马车也是缓缓而行。偶尔一辆汽,在避让迟缓的行人中鸣笛而行。

叶家大院里,几位老妈子奔前奔后,大太太穿着黑色衣裤,黑缎子鞋在自己房间里吩咐着。然后坐下来,平静地等待。一会儿,贴身女仆周妈跑过来说:“陈姨太生了,是个男孩。”这是叶家第七个男孩子。

大太太笑了:“咱们叶家还真是很旺的。奶妈已经选好了,通知她明天就过来。”

叶家是一个封建大家族,家规森严。孩子们一出生,就由奶妈带大,管大太太叫妈,亲生的娘则一律叫姨。叶家大女儿、大儿子刚出生,就抱进大太太房间,认她的亲娘。生母则是孤零零地在床上,听着众人欢笑,暗暗流泪。

尤其是大女儿,是叶家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全家宠爱得像是宝贝,生怕风吹动一点点。像温室里的小苗一样,太娇嫩了,孩子体质反而很差,三岁的时候,得水痘死去了。奶奶张老太太哭得硬往墙上撞。

以后的孩子出生,叶家相对看得淡点,张老太太称呼孩子们也是贱名称呼,希望能健康养下去。

叶崇质整日忙着办厂,很少过问家事。即使在家的日子,多是躺在一张藤椅上,让陈姨太给他读鸳鸯蝴蝶派小说作为消遣。

听说第七个儿子出生了,叶崇质赶紧坐马车回家。一进长院门,就听到家人、佣人在围着孩子说笑,说孩子长得漂亮,有的说像老爷,有的说像二姨太。

叶崇质径直走向陈姨太房间。自己的三个女人中,前两个都是父母的媒妁之言娶进来的。只有这个陈姨太是两人自由恋爱而成婚的,因而,叶崇质也是最爱她的。

走进门,陈姨太正躺在床上,看上去很疲劳。见丈夫进来了,幸福地笑了。

叶崇质紧紧挽着她的手,捋了捋她额头乱发,说:“你辛苦了,想吃什么?”

陈姨太摇摇头,问道:“给孩子取什么名字?”

“我想好了,叫叶笃正,希望他求是勤勉,正直笃行!”

“笃正,这名字好,大气,雅正!这孩子,我怀他,生他,都不怎么费力,肯定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

秋天,院子里葡萄熟了,一串串葡萄像玛瑙般晶莹闪亮。佣人们正围着张老太太吃葡萄,叶崇质带着一个摄影师进来了,说道:“妈,给你们照相!”

张老太太急忙阻止:“别,听说这玩意摄人魂魄,照一次,丢一次魂!”

佣人们也纷纷避让,生怕被照相机摄走了魂。

叶崇质摆头地一笑:“你们真是不懂,好笑。”说罢,让家人抱出叶笃正。

孩子听话地看着摄像机,嘴里咬着玩具,拍下了他平生第一张相片。

这一年,随着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实业救国”盛极一时,纺织、面粉、烟草、工矿业都有很大发展,包括叶崇质的事业;这一年,随着袁世凯的下台,黎元洪、段祺瑞、张勋、张作霖、蔡锷、黄兴……以不同的姿态和理念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战时代;这一年,叶崇质的怀宁同乡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任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尤值一提的是,这一年中国有了第一份记录风云变幻的现代意义上的气象记录。叶笃正后来后来成为了中国大气物理学的奠基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开拓者、一代气象科学宗师,这真是一种天缘巧合!点击查看详情

第三章 南开岁月|  

年仅37岁的朱长海突然走了,留给亲人的却是无尽的悲伤。

1、南开中学跳级生

也就在父亲死的这一年,14岁的叶笃正与胞弟笃成一道,考取了天津著名的南开中学,编在35班。

南开中学成立于1904年10月17日,由著名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的严范孙在自家偏远创办了私立学堂,聘请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张伯苓执教,他们决定发展新式教育,走教育救国之路。

严范孙去世后,张伯苓任南开校长。他并多次赴日本、欧美留学考察,有着开阔的教育视野,坚决反对死读书。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读书习字,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因而,南开中学里,学习、道德、体育一样重视。很快,南开成为一所人人向往的学校,梁启超、黄兴、黎元洪、冯玉祥、熊希龄、袁世凯、张学良、陈寅恪等社会名流,都把自己的子女或亲属送到南开读书。

张伯苓很重视师资力量。不仅有张信鸿等著名的理科老师,还有叶石甫、孟志孙等国学老师,还有一些国外回来的外文老师。有一位李尧林老师,长得英俊潇洒,经常叫学生英文诗,帮他们排演英文话剧。他的弟弟巴金,后来成了著名作家。

叶笃正很喜欢南开,这里的教学模式与家里私塾完全不一样。每天六点半,铃声响了起来,大家纷纷穿衣起床,到大操场去锻炼身体。 吃完早饭后,上午全是课程,紧张而充实。下午课主要是理化实验和作文课,其他时间为自修。四点一过,教室里几乎看不到学生了,全都到各自的兴趣场所去了,写文章的写文章,唱歌的唱歌,演戏的演戏,锻炼的锻炼,比赛的比赛。

晚饭后,南开校园又沉浸在一片安静之中,学生们在灯下自习,十点准时熄灯就寝。

校长张伯苓经常对学上说,我们过去的教育,从来不注重身体锻炼,这是最大错误。没有好的身体,你学得再多,有什么用呢?这时候的南开校园里,篮球场有15个,足球场有5个,网球场有17个,还有400米标准跑道,各种体育器械一应俱全。这在当时的国内其他校园几乎是没有的。

叶笃正最喜欢的运动是兵乓球。学校有个萧萧兵乓球队,他是主力干将。此后,这个运动爱好陪伴了他一生,工作累了,大大兵乓球,即解除了疲劳,也锻炼了身体。

初一读完的时候,叶笃正想读初三。他觉得与弟弟笃成读一个年级很难看。便找到校长张伯苓,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张伯苓拍拍他的肩膀说:“好,你是个有志向的孩子,但读初三要考,你只要考取了就可以跳级。”

暑期两个月,叶笃正不出去玩,在家里自学初三课程,不懂就请教哥哥们。开学的时候,他果然考取了初三,成了一名跳级生。

叶家除了笃正、笃成外,还有三哥笃义、五哥笃庄、六哥笃廉在南开中学读书,因为他们都有成就,人们称他们为“南开五虎”。后来,妹妹笃柔也就读南开中学。 叶家是著名 “南开世家”中的一族。点击查看详情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叶笃正生平活动年表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招聘信息|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4 ahcaij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财经网 市场星报 版权所有 皖ICP备10200519号-6